储巏[quán](1457年—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明朝直隶泰州人。他的先世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元朝时期迁至泰州。储巏自幼聪敏过人,五岁开始读书,九岁时已能写文章,被人们称为“神童”。他的始祖光羲公生、卒、葬在金坛,至十九世祖宁七公,为避元季之乱,渡江而北,迁居泰州。 储巏在明朝政治生涯中有所建树,正德八年(1513年)七月,他在南京吏部因病去世,享年57岁。在临终时,他的友人来往问后事,但他已不能言,仅举笔书写下“国恩未报,亲养未终”八字,无一语及家事。他死后奉旨归葬于泰州西郊九龙桥,明世宗赐谥“文懿”,追赠礼部尚书,赐祭葬,敕建储文懿祠,储文懿公解元坊,储文懿公会元坊等。 生平简介
储巏十六岁考中秀才,是时任主考官娄谦预言储巏“他日必魁天下”。成化十九年(1483年)秋应乡试,名列第一,为解元。第二年春赴北京会试,为会元。储巏以文章出众,声誉著于海内。殿试时储巏为二甲进士第一,时称传胪。殿试读卷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尹旻很看重储巏的才华,想把储巏留在自己身边。储巏恳请就近奉养双亲,于是授为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储巏为官,遍历两京,历任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署郎中主事、考功清吏司郎中、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南京粮储、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总督北京粮储、南京户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左侍郎等,官至三品。《明史》、《江南通志》、《扬州府志》和《泰州志》都有储巏的传记。在泰州历史上,解元、会元二元及第又殿试二甲第一者,仅储巏一人。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更有大量关于储巏的历史记载与动人故事。 储巏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在朝二十余载,有较好的口碑。他在考核官吏的职位上,善于推荐和选拔人才,又刚正不阿,疾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