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惨案

北洋政府以武力镇压群众运动的惨案
1926年3月18日,发生在北京的“三一八”惨案。[3]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北京人民反对“八国通牒”侵犯中国主权的请愿,被残酷地武装镇压,流血惨案震惊中外。[1][3]
“三一八”惨案发生于1926年3月18日的北京,从天安门至段祺瑞执政府门前。主要人物有李大钊、刘和珍杨德群朱自清段祺瑞等。这是一次因帝国主义威胁、北洋政府卖国引发民众抗议,却遭残酷镇压的血腥惨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黑暗一页。[1][3]
当时民国后的北京局势混乱、军阀混战。1926年,奉系、直系军阀联合攻击冯玉祥国民军,外国列强因大沽口封锁问题向段祺瑞执政府施压,日本驱逐舰引发冲突,八国发最后通牒,北洋政府软弱接受,引发民众愤怒,中共遂组织抗议斗争。3月18日,2万多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会后2000多人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队伍到达执政府门前,代表进去找不到负责人,正当人群准备前往段祺瑞府邸时,卫队突然开枪屠杀约5分钟,还用大刀、木棍砍杀群众。此次惨案致使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尸山血海,47人死亡,近200人受伤,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最小者仅12岁。第二天段政府发“临时执政令”,通缉徐谦、李大钊等5人,还反诬共产党,但经调查,证实是政府有预谋的屠杀。[3][1][4][5][6]
惨案当晚,李大钊带伤召开会议,决定坚持斗争,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在全国声讨下,国会谴责段祺瑞,国民军解散卫队,段祺瑞下台。此次惨案全国掀起反对段祺瑞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北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多地也召开悼念大会,鲁迅连发7篇檄文,激发更多人投身革命,党团组织在艰难环境中发展壮大。1929年圆明园建成三一八烈士公墓,北平万人公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师大北大清华等多处学校和地方建立了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周作人等为追悼会送挽联,以此铭记烈士事迹。[3][1][4][5][6]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