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罗尼亚战役(希腊语: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发生于公元前338年波奥蒂亚境内喀罗尼亚附近,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称霸希腊的决定性的战役。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马其顿的大获全胜确定了马其顿崛起,也开始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序幕。此战役,由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担任左翼指挥官。
腓力二世在前359年当上马其顿国王,于接下十年内快速强化国力,以及往北爱琴海的哈尔基季基和色雷斯扩张疆土,而雅典和底比斯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此时因其他事件忙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其中特别是雅典和昔日的盟友之间所爆发的同盟者战争(前357年–前355年),以及福基斯人和德尔斐近邻同盟的成员在希腊中部所爆发的第三次神圣战争。也因为当时北爱琴海是雅典的势力范围,腓力二世在许多次扩张时都损害了雅典的力量,甚至腓力在之后的前356年到前346年还与雅典直接开战。腓力起初并不是第三次神圣战争的参战国,但后来因色萨利人请求而参与其中,这也对一直寻求机会扩张势力的腓力而言是大好机会,也答应了这个请求。腓力于前353年或前354年色萨利克罗库斯平原战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大破福基斯人,之后腓力便被色萨利同盟举为最高统帅,即塔戈斯(Tagus),掌握了这个同盟的征兵权和岁入,也大大提升马其顿的力量。然而,腓力并没有进一步干涉第三次神圣战争局势,直到前346年前半,底比斯人因在这场战争首当其冲,于是与色萨利人一同请求腓力能领导整个希腊,并希望马其顿能加入底比斯这方阵营与福基斯人作战。由于腓力这时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福基斯人甚至没有想要抵抗而直接投降。让腓力不用付出进一步代价就结束了这场血腥战斗。腓力二世还允许近邻会议对福基斯人提出正式逞处,但希望条约内容不至太过严苛,然而福基斯人最后被逐出近邻同盟,所有的城市遭到摧毁,并且重新居住于不超过50栋房子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