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1]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实践。[1]
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初级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而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医德反映了中国国古代医家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以后历代医家的医德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西方,古希腊是西方医学最早的发源地,很早就萌发了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在公元前九世纪,盲诗人荷马所著的史诗中,就曾提倡医生应由精通技艺的人担任,医生是“大众的公仆”。公元前四世纪,被誉为西方医学奠基人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著有许多医德论著,他的《誓词》奠定了西方伦理 道德观念的基础。古罗马也是医学发祥地之一。在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著名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Asclepiades)提倡“可靠地、迅速地、舒服地治疗病人”的原则。1803年英国学者托马斯·波茨瓦尔出版了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医学伦理学》。[2] 相关概念
伦理学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