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孝天

安徽省老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穆孝天(1919年5月—1996年10月),回族,别名穆道湘,又名托喳戈,出生于安徽定远,专攻美术史论领域。[1][2]

人物经历

穆孝天194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随后在上海暨南大学担任助教。1948年至1949年间,他在上海建华中学担任教务主任。1950年,他转至安徽科学研究所从事历史研究工作。1979年,穆孝天加入安徽省博物馆,担任研究部美术史论研究员。1987年,他被评为研究员,并于1988年被聘为安徽省第六届政协委员。他曾任职于多个学术机构,包括上海市国立暨南大学助教、上海建华中学教务主任、安徽省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辑、安徽博物馆研究部美术史论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安徽文博》编委兼编辑部副主任、安徽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委员、安徽省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安徽省书法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文联名誉委员、安徽省文化艺术人才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老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莲(李白)书画院顾问、深圳深华书画院顾问、东方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穆孝天专注于美术、文史研究,发表了超过百万字的作品。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华佗的传说》、《安徽文房四宝》、《中国文房四宝》、《查士标》(清初画家)、《邓石如》、《邓石如书法篆刻艺术》、《梅清》、《邓石如资料研究》、《邓石如世界》、《崔白双喜图》(名画鉴赏丛书)等十余部书籍。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多项展览,并与多位日本书法家进行了书艺交流。穆孝天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书法在辞典》、《中国美学辞典》、《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词典》等三十多部辞典中。[3]他还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称号,包括国际一等奖、荣誉金奖、银奖、“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以及1978-198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自1992年起,他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穆孝天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艺术成就被记录在五十多种《名人大辞典》和专集中。此外,还有数十篇文章对其成就进行了评论,并将其相关资料编入“天下名人馆”专柜珍藏。

著作

穆孝天的著作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早年的诗文集《东方黎明了》。此后,他又发表了《中国文房四宝史》、《中国安徽文房四宝》、《崔白》、《李公麟》、《黄公望》、《丁云鹏》、《查士标》、《梅清》、《黄山画派》、《虚谷和尚》、《邓石如书法篆刻艺术》等作品,并与夫人合作完成了《邓石如》、《邓石如世界》、《邓石如研究资料》等共计十五种图书,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台湾、香港等地出版。他的论文约三百篇,发表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他的《文房四宝》专稿曾在日本东京大型月刊《书学》连载二十九期。近年来,穆孝天为一百余家书画专集和展览撰写序言。他的新作《古今艺林丛谈》、《艺林精英》、《中国书法全集》百卷本《邓石如》等也将陆续出版。穆孝天还在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教育学院、合肥联合大学,以及杭州宁波济南等地讲学。1993年冬季,他受邀前往日本东京国立学艺大学、京都国立教育大学讲学。穆孝天擅长各种字体的书法,尤其钟爱行草。他的书法作品参与了国内外多个展览,并在台北深圳合肥、日本东京举办了个人书展,出版了书法作品集。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国际现代书法集》、《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中日书法家作品精鉴》、《94台北国际书法邀请展作品集》、《第二届中韩书画交流展作品集》等数十种专集,并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收藏。穆孝天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他获得了国际一等奖、荣誉金奖、银奖和“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以及1978-198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于在发展我国文化艺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自199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颁给他特殊津贴。他的生平事迹、学术艺术成就已被记载在50种《名人大辞典》和专集之中。另有数十篇评论其成就的文章分载于国内外一些报刊。有关资料陆续编入“天下名人馆”专柜珍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