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的战争
紫金山之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公元956~957年,属于后周攻南唐之战的一部分。在这场战役中,后周军队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2]成功击溃了南唐的援军。[1][3]
战役背景是后周撤兵之际,南唐主李璟派遣军队收复江北诸州,并部署救援寿州。南唐援军的前锋在紫金山(今安徽寿县东北,淮河南岸)扎营,而齐王李景达和监军使陈觉则率领5万大军屯驻在[háo](今安徽凤阳东北),作为声援,但并未有近前决战的意图。寿州被围困了一年多,城中粮食匮乏。[1][3]
战役开始时,后周世宗柴荣再次亲征,他命令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领新建的水军数千人和数百艘战船,从闵河沿[yǐng]水进入淮河,在紫金山南建立营地。随后,柴荣亲自率军抵达寿州,命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先出战,成功破坏了南唐军的甬道,使得援军与守城军首尾不能相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后周军队在柴荣的指挥下,夹击淮南岸,并顺流追击东逃的溃军,最终在镇淮军(今安徽怀远)将南唐的水军尽数歼灭,缴获了大量的战舰和粮船。[1][3]
在这场战役中,后周世宗柴荣运筹帷幄,水陆并进,以破粮道开始,分割南唐援军,歼灭5万援军中的4万,周军获战舰粮饷数十万。[1][4]

战前后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