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国遗址

甘肃张掖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黑水国遗址,又称西城驿沙窝,是位于黑河西侧的冲击扇台地。遗址东南距张掖市区17千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散存有大量汉的砖块,现存城墙都为明代所筑。遗址内发现的壁画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情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
古城分为南、北两城,两城对峙,相距约3千米,312国道从两城间穿过。北城始筑于匈奴占河西之时,汉沿用并为张掖郡唐代、元代和明代,均在北城置驿站;南城修建年代要晚得多,始筑于唐代,宋、元、明沿用。对于黑水国遗址,于右任先生曾写过一首诗:“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4]

历史沿革

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按《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汉时张掖古城。《甘州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笔绎,元为西城驿,明则称小沙河驿,当地人呼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扰新记程》载:“隋朝韩世龙守黑水国驻此,有古垒四,去后一夕为风沙所掩”。
黑水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