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棘

虞棘
虞棘(1916-1984),原名于家骧,字德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朱由镇路宿村,是中国著名的剧作家[1]。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38年的革命参与,曾在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担任剧团团长,并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虞棘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曾多次获奖,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1年,他的七部代表性剧作被山东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1984年,虞棘因病去世。

人物生平

虞棘自幼热爱文艺,中学时期便开始尝试剧本创作。1933年起,他担任小学教师,并在1938年投身革命。193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所属的抗日剧团担任团长[2]。在此期间,他不仅编写了众多剧本,还亲自演出,推动了京剧现代戏的发展。他的作品如《骂汪反顽》、《刘福金从军记》等在京剧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了缘和尚》、《平倭传》等剧目,这些作品在胶东地区广受欢迎。在他的领导下,国防剧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他们后来成为了军队文艺工作的领导者、剧作家以及话剧、电影导演等。
1949年,虞棘参加了全国文代会,并当选为全国剧协理事[3]。1950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1年,他调至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工作,历任电影处处长、创作室主任、文艺处处长、副部长等职务,并最终成为总政文化部顾问、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