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高丽王朝第三任君主
王尧(923年—949年),字义天,是高丽王朝第三任君主(945年—949年在位),在即位之前,被称为“王尧君”,生母为神明太后刘氏,他的胞兄王泰后来成为惠宗,胞弟包括王昭、文元大王和证通国师。[1][2][3]
王尧生于开京。943年,高丽太祖王建去世,惠宗继位,朝中政局动荡。王尧与其弟王昭联合王式廉朴守卿等豪族势力被当时权臣王规向惠宗进谗言诬陷他们。945年九月惠宗病重,矛盾加剧,王尧以王规图谋不轨为由流放他,并密召王式廉支援。九月十五日惠宗去世,王尧在群臣拥戴下继位,清除王规一派,诛杀其同党300余人。王尧统治期间有诸多举措。他因依靠王式廉且对西京有特殊情感,认为西京地脉顺水德可保基业,947年春不顾反对迁都西京,动员民夫修王城、抽调开京民户充实西京,不过后来工程因他退位死去而停,民夫欢呼。946年他笃信佛教,备仪仗迎佛舍利,步行十里奉安至开国寺,还施粮给寺院,置佛名经宝和广学宝鼓励学佛之人。947年契丹灭后晋,高丽得情报后,他募兵30万号光军,设光军司,命朴守卿等在北部边境筑城。948年九月,王尧在天德殿处理事务时遭雷击受惊,病情恶化。949年正月王式廉去世,三月十三日病重的王尧禅位胞弟王昭后迁居帝释院去世,庙号定宗,谥号文明,葬于安陵[1][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尧出生于天授六年(923年),是高丽太祖王建与神明王后刘氏所生的第三子。在即位之前,王尧以“王尧君”称呼。其胞兄王泰后来成为惠宗,而王尧的胞弟包括王昭、文元大王和证通国师。王尧早年在家族内积累了深厚的势力,为后来登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