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

东晋时期桓温指挥的战争
桓温北伐,是指东晋权臣桓温的三次北伐,一度收复河南多地的系列战事,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桓温北伐,虽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一些战果,但限于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破坏北伐等因素,所以很难成功。[2]
东晋王朝自陶侃平定苏峻之乱以后,暂获安定。此时,北方发生了动乱。后赵国主石虎死后,内部大乱,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儁又灭冉魏,建立前燕。公元350年,氐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前秦东晋朝廷趁北方大乱之机,令殷浩北伐,失败,大权归桓温。于是,桓温开始了有名的三次北伐。不过,除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外,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3][4][2]

第一次

背景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