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
莱昂哈德·欧拉德语: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 瑞士数学家、[1]物理学家、[3]天文学家、[4]逻辑学[9]
莱昂哈德·欧拉生于瑞士巴塞尔,13岁进入巴塞尔大学,分别在15、16岁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1727年,欧拉被圣彼得堡科学院邀请到俄国讲学[2],1733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4]1741年,欧拉被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科学院工作。1766年,欧拉回到俄国圣彼得堡。1783年9月18日卒于圣彼得堡。[1]
在数学方面,欧拉是变分法的奠基人和研究复变函数论的先驱者,他在数论、概率论微分几何学代数拓扑学等领域也有重大贡献。在力学方面,他是理论流体力学的创始人,为流体力学的创立建立了显著功绩。他提出了理想液体平衡和运动微分方程并得出该方程的积分;他还导出了连续性微分方程,证明了连续介质的动量定理。在物理学、天文学方面,欧拉提出了物镜原理,光通介质现象和分色效应。[4]
欧拉是数学史上最高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可写出800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领域的课本。到2022年,数学界整理出版的欧拉全集已出到80卷。此外,欧拉的研究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10]欧拉的著作不仅包含许多开创性成果,而且表述清晰、极富启发性,行文优美流畅,被人们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11]欧拉的工作使得数学更接近于现在的形态。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数学推至几乎整个物理的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一句话——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12]莱昂哈德·欧拉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13])、牛顿(Issac Newton,1642-1727[14])、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Causs,1777-1855[15])被不少数学史学家们并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1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