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dislocation)又可称为差排,指晶体物质内部的一种微观缺陷,[1]最早由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Vito Volterra)于1905年提出。[2]位错是由于晶体塑性变形,晶体中原子排列脱节而造成空间点阵的一种线缺陷,是滑移面上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3] 位错主要有两种形式:刃位错(edge dislocations)和螺旋位错(screw dislocations)。混合位错(mixed dislocations)兼有前面两者的特征。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型位错,即兼具刃型和螺型位错的特征。[2] 位错的“几何概念”
刃位错和螺位错是主要的两种位错类型。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型位错,即兼具刃型和螺型位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