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子属一年生,粗壮簇生草本。秆直立,常分枝。叶鞘长于节间,光滑;叶舌顶端密生长柔毛;叶片线形。穗状花序5-8个呈指状着生秆顶,成熟时常内曲;小穗含5-6小花;颖坚纸质,顶端急尖,外稃三角状卵形,顶端急尖,背部具脊,脊缘有狭翼,具5脉,内稃狭卵形,具2脊,粗糙。鳞被折叠,具3脉;花柱自基部即分离。果为囊果,种子近球形,黄棕色,表面皱缩;胚长为种子的1/2-3/4,种脐点状。[5] 穇子粟籽蛋白质属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小麦相当,富含天然有机矿物质。[9]穇子的种仁具有药用价值。其味甘,性温。《纲目》中记载:“补中益气,厚肠胃,济饥。”[10]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5][11] 起源历史
大约5000年前,在埃塞尔比亚至乌干达地区高地生长的穇子野生亚种被驯化成栽培品种。当时非洲低地种植驯化的穇子。大约3000年前,穇子传入印度,因而就其品种多样性 而言,印度是第二大穇子中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