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八簋[guǐ]为郑州博物院馆藏文物。变形蟠螭纹鼎,为九件列鼎;窃曲纹簋,为八件,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6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郑州博物院。[1][2] 九件铜鼎分别高54.5厘米至47.5厘米不等,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均为圆形,口沿上立两耳外撇,方唇折沿,腹部微鼓,圆底近平。下有带兽面的蹄形足三只。腹部饰变形蟠螭[chī]纹两周,中间加饰一周綯索纹,纹带中有六条竖扉棱将腹部花纹分成六等份,其中三条与三足上下对应。[1] 八件铜簋形制相同,大小相近,均为圆形带盖。盖上有喇叭形握手,溜肩,鼓腹,子母内敛口。器盖上部和器身下部有三周瓦棱纹,盖沿和身沿纹饰相对,分别为七件饰横窃曲无首双身单目虺龙纹,一件饰窃曲形双首单目虺龙纹。腹两侧各有一龙首形半环耳,耳正反两面饰虺龙纹,圈形底座外侧饰一周变形蝉纹,带内折边,下立三扁形足,足上有鳞状纹。[1]
九鼎八簋作为周代最高等级的青铜礼器配置,本为周天子所专享。是当时诸侯崛起、王权衰微的体现,对于研究郑国历史和春秋时期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023年,九鼎八簋入选郑州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单。[2] 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