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炸弹

一种新概念武器
电磁脉冲炸弹(E-bomb)[1]又称“高能微波炸弹”,被称作“电磁杀手”。[2]是利用炸药爆炸方法产生大功率的电磁脉冲来干扰、破坏或摧毁雷达、通信、计算机武器系统中电子设备的一种电子战新武器。[3]具有重量轻、威力大等特点。[4]
电磁脉冲炸弹主要有两种类型:核致电磁脉冲炸弹与非核致电磁脉冲炸弹。核致电磁脉冲炸弹就是人们常言的核武器,非核致电磁脉冲炸弹则指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释放大功率微波的电磁脉冲武器,因其不会产生核污染,是各国研发的重中之重。[5]
电磁脉冲炸弹的产生源自前苏联美国,分别在1961年和1962年进行引爆试验。[2][6][7]80年代末,相关技术趋于成熟,至上世纪90年代电磁脉冲炸弹研制完成,并在实战中成功试用。[8]此外,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都在进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开发。[2]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投掷了电磁脉冲炸弹,有效地破坏了伊拉克军队的地面指挥系统。这是电磁脉冲炸弹第一次在战争中运用。[2]此后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2003年巴格达电视台遭受攻击,其间都有美军电磁脉冲弹药的影子。[5]2014年,俄军试用的“阿拉布加”电磁脉冲武器,在200-300米的空中爆炸,能够中断周围3.5千米之内的电子设备运行,使营团级规模的作战分队丧失通信能力。[5]
2015年,电磁脉冲炸弹被认为是21世纪规模最大的破坏性武器,可以对电子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产生巨大威胁,号称信息时代的“第二原子弹”。世界各军事强国的电磁脉冲打击武器正在走向实用化。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拉夫·黑德上将曾说,这种电磁脉冲炸弹是“革命性的作战武器”“决不能让美军错过了这种武器”。[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