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

电气烹饪器具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rèn]器具。[1]电磁场感应发热的原理,基于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对线圈施加高频交变电场来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作用在处于高频交变磁场中的金属锅具上产生涡流,在切割交变磁力线时产生的涡流使得锅具发热。[2]电磁炉热量的利用率很高,省电、省时而且清洁卫生。[3]
1957年电磁炉首创于德国,1972年其在美国开始上市销售,市场反应强烈,产品畅销于日本和欧美市场。截至2020年,电磁加热技术已经普及,可以取代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明火加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2]

原理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