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陵-抖音百科
宛陵乃宣城,古名也,在三国时也叫丹阳,宛陵,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风景宜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宛陵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大的浩劫:元末的战乱使宣城凋敝,宣笔工匠避走临近的湖州并带来的湖笔的兴起;太平天国时期清军与太平军的反复拉锯,导致宛陵平原圩区的人口锐减(如宣州人口由110万降至25万、广德人口由30万降至5000,导致目前宣州、广德、郎溪、宁国四县人口的70%-80%均为湖北、河南、江北移民),山区人口亦收到移民冲击(如泾县、旌德和太平三县的湖北移民定居点,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土客冲突的恶性事件),相当数量的土著迁往附近的徽州、湖州、常州等地区,亦造成严重的人口流失。除此之外,大量古建筑毁于一旦,经济遭受重创,文脉从平原圩区逐渐转向土著较多的山区地带,宣州等地区的本土文化几乎被移民文化反客为主;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对宣城县城持续3天的大轰炸并引发了大火,导致宛陵县城古建筑除了几个塔、几座牌坊外基本付之一炬。 简介
秦置爰陵县,属鄣郡。西汉置宛陵县和宣城县,属丹阳郡。西晋属宣城郡。隋初合并宛陵、宣城及东晋时侨置的当涂、逡遒县为宣城县。自西汉置丹阳郡起直至清末,宣城(宛陵)县均为郡、州、路、府驻地,隶属关系一直未变。民国期间一度属芜湖道和安徽省直辖,后又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并为专员公署驻地。解放后属宣城专区并为专员公署驻地。1952年后属芜湖专(地)区。1970年湾、西河、三元等地划归芜湖县管辖。1980年后地区改名搬迁,宣城县复为宣城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7年8月撤县,设立宣州市。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宣城地区撤地设市后,2000年12月撤销宣州市,设立宣州区,为宣城市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