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尼众佛学院

一所高级比丘尼学院
四川尼众佛学院地址在彭州市致和五里四川尼众佛学院祈福寺内。自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惊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在人们的心目中打下了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烙印。而位于省会成都市郊的四川尼众佛学院,由于重在修学,以至许多身临寺外的人,也只能一睹高高的红墙与院内隐约的殿堂而望寺而叹,使得这儿平添了几神秘感。[1][2]

学院建立

四川尼众佛学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街道金光大道祈福寺内。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据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因建成寺供养,即以铁像名寺。抗战期间,宋庆龄女士在成都办的孤儿院,曾疏散到此。
佛学院居此,远离闹市尘器,寺周田园千顷,一望无际,寺后溪水潺潺,修竹沿河数十里,不见尽头。院内殿堂巍峨,草木葱郁,屋舍俨然,清新雅静,安宁祥和,实为修学之胜地。整个建筑既独立成院,又浑然一体。以这座历史悠久,道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古刹作学氛围。早在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一所培养比丘尼的正规学校,郑重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构想。隆莲法师的倡仪得到中国佛协和许多大德的支持,特别是赵朴老更是积极呼吁。特地为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山门题写楹联:“律传远绍铁萨那,像法重辉圣尼寺。”1983年中国佛协批准了创办四川尼佛学的申请,并将院址设在由赵朴老亲自考察过的,由能海上师在汉地创办的唯一女众金刚道场铁像寺内。学院与寺庙合二为一,原本是为了传授二郭僧戒,以帮助尼泊乐重建尼郭僧团而为。因此,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特为南传佛教布局之佛玉殿撰书楹联: “天海慈航,狮子国万里远来,建二郭戒坛,严净毗尼,玉律共调离垢地;地灵人杰,龙女珠几生修到,会三乘秘旨,演扬般若,金言同阐辩才天。”以及殿门上“玉汝于成,以戒为师”之匾额
1984年秋季,四川尼众佛学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学员,她们来自全国各地,一般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及一定的佛学知识,经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入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