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是一种数字化的合同形式,以代码的方式存储在区块链上。它们设计用来自动执行、控制或记录在特定条件发生时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活动。与传统合约相比,智能合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动执行能力,无需依赖中介机构进行验证或执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延迟。[1][2] 智能合约遵循编程逻辑“如果/何时...那么...”,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触发执行。一旦部署至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作为自治程序操作,执行诸如资金转移、物权登记等操作。它们的执行结果被不可篡改地记录在区块链上,所有相关方均可实时查验但不能更改。智能合约的运行逻辑需要事先进行充分定义,包括所有可能的条件和相应的执行行为,确保合约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正确执行。[1][2] 除去自动化和减少信任成本外,智能合约还提供了无需准入权限的优势。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并部署智能合约,只要他们具备编写合约的技能且能够支付区块链网络所需的手续费(即“燃料费”)。然而,智能合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无法直接访问链下数据,通常需要通过预言机(Oracle)来获取外部信息。此外,智能合约因为其代码公开透明,使得它们可以互相调用,实现功能的组合与扩展。[1][2] 术语简介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这个术语至少可以追溯到1994年,是由多产的跨领域法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来的。他在发表于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定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