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是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这些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2][3]。
标本收集
尿液检查的不同项目对尿标本的留取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方法。通常,尿标本应该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尿沉渣镜检一般采用晨尿,但也接受随机尿的中段尿。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需要禁水、禁食12小时后再排尿,然后继续禁水、禁食1小时,留取第13小时的尿液进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测定时,需要在留尿容器中预先添加液状石蜡。24小时尿标本留取前,需要向容器中加入防腐剂或将容器置于4℃环境下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间留取尿液标本;肉眼血尿标本不应进行尿液检查(尿沉渣除外);如果服用的药物会影响尿液检查,应在停药后留取标本;乳糜尿应等待尿液澄清后留取。 尿常规分析
尿常规分析是通过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包括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等项目。尿液试纸条法虽然简单快捷,但仅能起到定性和半定量的作用,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