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底理财产品

银行保底理财产品
行理财产品按照收益类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保证收益类,二是保本浮动收益类,三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前两类又可以归纳为保本类。一般来说,同一个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非保本类的收益要高于保本类的收益。保证收益类,保障本金与收益安全,到期收获本金与预期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保障本金安全,收益不固定,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率。从产品的风险来看,非保本类理财产品要比保本类理财产品大很多,不过前者的收益也要明显高于后者的收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在5%附近,其中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大多在4.5%以下,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则大多在5.2%以上。

误区

误区一:预期收益等于最终受益
通常保本型理财产品能够达到4%、5%的年化收益率就已经很高了。而投资者往往把“预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终收益率,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味追求预期收益指标。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果出现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最高收益时,投资者便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预期最高收益”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投资者在阅读产品指南及条款内容时,须同时关注其中列出的较差或最差投资收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