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

周朝诸侯国
莒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431年),周朝诸侯国,赢姓,子爵,故也称莒子国,共传30世[a],享国祚[zuò]600余年,[1][6]东夷土著建立的大国之一。[7]
莒国的国号有来源于乐器和图腾两种说法,[4][8]莒国的族姓共有曹姓、赢姓、己姓莒姓四说。[4][9]莒国历史悠久,大约在夏朝建立前后古莒国就已经存在,莒国在殷商时期为东夷强国,时而与商朝对立,时而听命于商朝。[3]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兹舆于莒国,莒国建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至春秋初迁都莒(莒县),传23世,其中都计近300年。西周后期,莒国南迁莒地(今山东省城阳莒县)并趁周王室衰微之际,先后攻打向国杞国[10][11]齐桓公即位后向东方扩张,莒国转向进攻西、南两方的鲁国鄫国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鲁、齐联合平莒及郯,讨伐莒国夺取向地,莒国于是依附晋国[6][12]后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联合邾国侵略并最终消灭鄫[zēng]国。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鲁国伐莒并攻占郠[gěng],此时莒国国君去疾死后,蒲余侯杀公子意恢,从齐国迎回了去疾之弟庚舆成为国君,此后莒国成为齐国的附庸。[13]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导致齐国的攻击。至周贞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莒国内乱频仍,国力逐渐衰弱,[1][2]最终于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被楚国灭亡,之后土地被齐国占有。[14]
在内政方面,莒由国君、卿大夫、国人和奴隶四个阶层组成,莒国国君多以地名为号,国君家族内部频繁发生动乱,卿大夫阶层也多荒淫残暴,国人大多无官无爵,但享有政治权利,但底层的奴隶处境非常悲惨。[15]外交上莒国时常遭大国侵伐,经常把希望寄托于霸主的保护。[15]但莒国手工业发达,特别是陶器、青铜器、金、石、漆等工艺技术品的制造方面。[16][17]此外莒国保留着事鬼敬神的文化传统,[18]同时也存在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墓葬文化。[19][20]

国号由来

乐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