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张格尔叛乱-抖音百科
清平定张格尔叛乱,是指1820年—1828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浩罕王朝与英国的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吾尔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的武装叛乱,后被清军平定[1][2]。 张格尔叛乱,主要目的是分裂祖国,恢复他祖上在回疆的世袭封建特权[3]。1759年,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1],少数残匪逃往浩罕国。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先后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和清道光四年(1824年)两次作乱,失败后贼心不死,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再次作乱。清道光六年(1826年)7月18日夜,张格尔在浩罕王朝与英国的支持下,率领500余名匪徒,由玉齐山入境,五更时到达阿图什,煽动教民反清。浩罕反动当局为了配合张格尔的叛乱,出动了数百名侵略军同张格尔叛军与被其裹胁的白山派信徒一万余人,一起对喀什噶尔发动疯狂进攻,不久占领喀什噶尔,然后又相继攻下了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地。张格尔叛军所到之处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派兵围剿张格尔叛军,经过激战终于击败叛军主力。张格尔逃出喀什噶尔后,流窜于木吉、阿赖、达尔瓦斯(均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等地[2][1]。1828年初,他又企图乘春节年关,清军疏于防范之际,潜入阿图什再次作乱,结果在喀尔铁盖山被各族军民活捉,后被押解到北京处死[1]。 道光帝在平叛张格尔叛乱中多次下达“殄灭丑类,俾无遗种”“从逆者童稚不留”的命令,因而在这场战争中,维吾尔族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但是,道光帝领导的对张格尔叛乱的平定,无论是对防止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还是对巩固中国西部边疆、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在客观上都有积极意义[4]。 历史背景
张格尔卖国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