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茛-抖音百科
毛茛(拉丁学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别称水茛、毛建、毛建草、猴蒜、天灸等,为毛茛科毛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4-9月,生长于蔡甸区索河街梅池村田野、路边、水沟边草丛中或坡湿草地[1]。 毛茛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或五角形,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地2裂,两面贴生柔毛,下面或幼时的毛较密;叶柄长达15厘米,生开展柔毛。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渐向上叶柄变短,叶片较小,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或再分裂;最上部叶线形,全缘,无柄。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梗长达8厘米,贴生柔毛;萼片椭圆形,长4~6毫米,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花药长约1.5毫米,雄蕊多于10,心皮离生;花托短小,无毛。聚合果近球形,瘦果扁平[1]。 毛茛以全草入药,在夏末秋初采收,鲜用可随采随用。味辛,性温。具有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yì]之功效。主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luǒ]疬[lì]、痈[yōng]疮肿毒等。[1][2][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