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瑞

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
杨崇瑞(1891年9月6日~1983年7月20日),女,字雪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兴都村人,是医学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和中国助产教育的奠基者。此外,杨崇瑞还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卫生组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局第一任局长等职务。[1][2][3]
杨崇瑞于1917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取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于1922年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1925年,杨崇瑞前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两年后回到中国。回国后,杨崇瑞从妇产科转岗至公共卫生科,从此走上了开创中国新型妇幼卫生事业的道路。[1][2][3]1928年,杨崇瑞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保婴事务所。[4]1929年,杨崇瑞推动筹建了北京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附属产院,随后又于1933年创办了南京中央助产学校,并担任校长。此后,杨崇瑞在中国陆续建立了60余所助产学校,培养了大批妇幼卫生人才。[1][2][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崇瑞积极加入中国红十字医疗队,投身于抗战救护工作。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崇瑞回到中国,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任妇幼卫生局局长。在“文革”期间,杨崇瑞被错误定性为右派,但她仍专心研究并着书立说。平反之后,年届九旬的杨崇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恢复助产教育”的提议。1983年7月20日,杨崇瑞病逝,她一生未婚,临终前,杨崇瑞将自己积蓄的6.9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了中国[1][2][3]
为了纪念杨崇瑞,“杨崇瑞基金”于1983年建立,以表彰奖励为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工作者。1999年11月18日,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召开大会,举行了杨崇瑞博士铜像揭幕仪式。[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