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属

棕榈目棕榈科
油棕属(学名:Elaeis Jacq),棕榈科,只有油棕(E. guineensis Jacq)1种和多数变种,产热带非洲,中国海南、云南广西南部、福建台湾均有引种,惟数量不多,油棕喜生于温热的湿谷中,在原产地干植后4-5年便能结实,16年后产量增加,此后可继续结实至少60年。直立乔木;干单生,高4-10米;叶极大,顶生,羽状全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达1米,叶柄边缘有刺;佛焰花序短而厚,由叶腋内抽出,雌雄花序分生;雄花小,为稠密的穗状花序,总轴延伸于外似一粗芒;萼片和花瓣长方形;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管;雌花远较雄花为大,有长角状的苞片;子房3室;果卵状或倒卵状,长约4厘米,聚合成稠密的果束,有种子1-3颗;果皮油质,内果皮硬,有顶孔2一4个。

形态特征

直立,通常乔木状。叶簇生于茎顶,羽状全裂,裂片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叶轴下部的羽片退化为针刺。花单性,雌雄同株,但生于不同的花序上;花序腋生,分枝短而密,总花梗短,为疏松、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状佛焰苞所承托;雄花序由几个呈指状排列的穗状花序组成,其上密生雄花,小穗轴突起呈尖头状;雄花萼片3片,离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内凹,覆瓦状排列,花瓣3,离生,长圆形,镊合状排列,雄蕊6枚,花丝基部合生成坛状,顶端分离;雌花序近头状,雌花下着生2个急尖或具刺尖的小苞片,萼片和花瓣各3,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覆瓦状排列,花后增大;子房卵形或近圆柱形,3室,但通常有1-2室不发育,花柱短,柱头3枚,线形。果实卵球形或倒卵球形,外果皮光滑,中果皮厚,肉质,具纤维,内果皮骨质,坚硬,顶端有3个萌发孔,种子1-3颗,胚乳均匀,胚近顶侧生。
油棕属植物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