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罗斯

东斯拉夫人文化的发源地
基辅罗斯(古东斯拉夫语:Рѹ́сь;希腊语:Ῥωσία;英语:KievanRus),公元882年在第聂伯河畔建立,是由维京人奥列赫建立、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1]国家疆域包括第聂伯河到伊尔门湖之间的土地,是东斯拉夫人文化的发源地。[2]它的首都位于基辅,当时的名称是罗斯,它被认为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东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前身。1240年,基辅罗斯在蒙古人第二次西征时灭亡,分裂为诸个罗斯小国。[1]
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3]古时候,东斯拉夫人以氏族为单位生活在一起,随着贸易的发展,为了保证商品贮藏和运输途中的安全,许多城市出现了由各民族中自由而强壮的人组成的武士队。领导武土队的通常是瓦良格人的首领王公,瓦良格人还被称作“罗斯人”,后这个名称逐渐成为整个国家一罗斯国家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民族的称谓。[4]罗斯人是维京人的后裔。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3]
10世纪初,基辅罗斯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初步奠定近代俄罗斯联邦的领土规模。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基辅的黄金时期。当时他们接纳了东正教,也创立了东斯拉夫法典(RusskayaPravda)。[2]11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北起白海,南至黑海,西起维斯瓦河源头,东至塔曼半岛,统一了大部分地区。[5]
由于基辅罗斯的法律赋予所有王子继承权,国家逐渐走向四分五裂,出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等一批公国。基辅城于1169年被弗拉基米尔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占领,丧失了首都的地位。次年迫诺夫哥罗德臣服。12~13世纪,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成为罗斯最大的封建公国。[6]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