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细菌战

1943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在鲁西实施的细菌战
鲁西细菌战(1943年8月—1943年10月),是指日本华北方面军在中国山东鲁西境内实施的大规模霍乱细菌战。因发生于日本昭和十八秋,日方称为“方面军第12军18秋鲁西作战”,代称“武号作战”。[1][2]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接连失利。根据日本军部大规模细菌战备的方针,日本决定对苏、美等国实施细菌战,而在此之前,日军高层迫切需要一次实战,来检验细菌武器的效力和日军在疫区的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鲁西地区成为日本测试大规模细菌战的目标地区。[3][4][5][6]1943年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为鲁西霍乱细菌战进行了兵员训练、霍乱预防接种、兵要地志采集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同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军利用卫河流域暴雨河涨的时机,先破坏卫河河堤,制造水灾,再往河水中投放大量的霍乱菌,使其顺着泛滥的河水四处扩散蔓延。[7]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军常规部队分别以“抵抗试验”“蔓延霍乱”“掠夺物资”为目的,接连三次出兵疫区,以测试日本军队在霍乱地区作战的耐久力和抵抗力,同时攻击根据地的八路军国民党军,并驱使霍乱病患者向外扩散、传播病菌。10月下旬,由于日军内部接连出现感染患者,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和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长石井四郎联合下令,停止鲁西霍乱细菌战。[1][8]事后,日本华北方面军隐瞒罪行,将细菌战引发的霍乱疫情归结为自然原因。[1][2]
为应对霍乱引发的疫情和灾情,当地政府和民众积极组织自救,冀鲁豫行署通过灾区垦荒、赎回土地、节约救灾等举施,缓解疫情与灾情。[9][10][11]根据日方战俘的供述,鲁西细菌战造成中国山东鲁西一带18个县受灾,960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受灾,约40万吨以上的农作物遭到破坏,6000户以上的中国人房屋倒塌,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死亡,致使鲁西出现了大量的“无人区”;[12][13]但中国学者通过考证后发现,鲁西细菌战实际的伤亡人数和受灾范围远高于此。一般认为,细菌战造成的受灾地区多达20多个县、1500平方公里,死亡人数超过40万。[14][15][16]
1972年,日本记者本多胜一和长沼节夫撰写的《天皇的军队》一书发表,该书第十章节专题叙述了1943年鲁西细菌战的过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鲁西细菌战报公开揭露。[2]1989年,中国国家档案部门公开了日军第59师团战俘的供词,中国学界才开始对鲁西细菌战进行研究。[2]2002年,山东临沂文史工作者崔维志与唐秀娥的《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公开发行,鲁西细菌战至此才广为人知。[17]

事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