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渐

中国佛学居士
欧阳渐(1871年-1943年2月),字竟无,江西宜黄人,中国近代佛学居士。[1][2]
欧阳渐在20岁时通过捐资获得了秀才的功名,后进入了南昌的经训书院跟着叔父宋卿公钻研程朱理学。[1]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他转向去钻研陆王心学,同时结识了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桂伯华,从而接触了佛法。1906年,欧阳渐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下定决心一心归向佛法。[1]而后在1907年前往南京,跟随着杨仁山居士开始学习佛法,并乘船东渡去了日本搜寻那些在佛教方面有价值的古籍。1912年,欧阳渐和李证刚、桂伯华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佛教会。[1]1922年,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他组织师生积极认真地校对刻印佛典。[1]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欧阳渐率院众携经板至四川江津,建立中国内学院蜀院,主持该院仍讲学刻经,直到1943年2月去世。[2]
欧阳渐一生刻佛典达2000卷。对法相学有较深研究,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的观点,认为佛教是包罗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其著作有《竟无内外学》26种30余卷。[2]

人物生平

欧阳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里,他从小就刻苦地读书学习,到了二十岁的时候,通过捐资获得了秀才的功名。然而,欧阳渐对科举考试、追求功名这件事并不是很看重,于是进入了南昌的经训书院学习。在那里,他跟着叔父宋卿公钻研程朱理学,对经史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据,同时还擅长天文和算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