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姓

中华姓氏之一
温姓,是中华姓氏中一个古老的姓氏[1],是一个标准的多源流多起源的姓氏[2],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321位[3],在2006年姓氏统计排名中排第104位[1]
温姓的来源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一是春秋晋国大夫郤至,封于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其后以封邑为氏。二是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邑为氏[3]。温姓发源于温县的,夏、商、周时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部。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汉朝初,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之后,太原温氏有一支迁居今河北清河,并形成大发展,成为地方望族。汉、晋、南北朝后,由于北方战乱频繁,部分温姓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姓族,并基本奠定温姓分布格局[2]
温姓郡望除温氏发源地所在的河内郡外,还有平原郡、太原郡、汲郡清河郡河南郡等;堂号有三公堂、古温堂、太原堂、叔虞堂、犀照堂、雅儒堂、梅香堂、预顺堂等[4]。温姓历史人物有北魏大将军温子升唐代名臣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宋代户部尚书温仲舒,明代名臣温纯清代丞相温达[3][1]
至2006年底,温姓人口达205万,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16%[1][4]。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两省,约占温姓总人口的三四成,其次分布于四川福建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山东,这七省的温姓总计有三成多[2]

姓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