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英语:relational database)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由若干个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等组成。[4]它借助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3] 1970年,E.F.Codd提出关系模型相关理论,关系数据库由此产生。[2] 1974年,IBM公司开始研制实验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5]该项目开发了能构造高效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发展。[2]1974年,结构式查询语言SQL出现,该语言于1987年成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国际标准。[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系数据库理论逐渐完善,并在数据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发展历程
1970年,IBM的研究员埃德加·弗兰克·科德(E.F.Codd)在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发表了题为“A Relational Modelof Data for Shared Data Banks”的论文,该论文定义了关系模型和在关系模型中查询数据的非过程化方法,由此关系数据库诞生了。此后,E.F.Codd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关系模型的论文,定义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引进了规范化理论,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坚实理论基础。[2][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