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桄榔-抖音百科
桄榔是一种棕榈科乔木状植物,学名为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 或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ith。它的茎较粗壮,高可达10米,有疏离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羽状全裂,羽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两侧常有不均等的耳垂,上面绿色,背面苍白色。桄榔树喜湿润环境,多散生于石山沟谷和土山中下部,对土壤要求不高。桄榔花序的汁液可制糖、酿酒;树干髓心含淀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种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饯,叶鞘纤维强韧耐湿耐腐,可制绳缆。桄榔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中南半岛及东南亚一带亦产。此外,Arenga westerhoutii 还是一种单干、常绿的棕榈树,高可达12米,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柬埔寨、东喜马拉雅、老挝、马来亚、缅甸和泰国。它的茎约40厘米直径,具有观赏价值。[1] 形态特征
乔木状,茎较粗壮,高5米至10余米,直径15-30厘米,有疏离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5-6米或更长,羽状全裂,羽片呈2列排列,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80-150厘米,宽2.5-6.5厘米或更宽,基部两侧常有不均等的耳垂,顶端呈不整齐的啮蚀状齿或2裂,上面绿色,背面苍白色;叶鞘具黑色强壮的网状纤维和针刺状纤维。 花序腋生,从上部往下部抽生几个花序,当最下部的花序的果实成熟时,植株即死亡;花序长90-150厘米,花序梗粗壮,下弯,分枝多,长达1.5米,佛焰苞多个,螺旋状排列于花序梗上;雄花大,长1.5-2厘米,花萼、花瓣各3片,雄蕊多达100枚以上;雌花花萼及花瓣各3片,花后膨大。果实近球形,直径4-5厘米,具三棱,顶端凹陷,灰褐色(未熟果实干后呈黑色)。种子3颗,黑色,卵状三棱形, 悬胚乳均匀,胚背生。花期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成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