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1],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是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2]。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1]
凌家滩遗址于1985 年首次发掘,至2007 年共发掘了5次,发现了大型墓葬祭祀区和大型生活区,总面积约 160 万平方米。其中生活区总面积约40 万平方米,有一条长达2000 多米的大型人工围壕,在生活区周围形成一道合围的人工屏障,将生活区与墓葬祭祀区分隔开来[3]。2008年以来持续进行系统的调查、勘探,并于2013-2017年进行5次发掘。初步确认遗址有内、外两条壕沟,内壕与裕溪河形成的封闭空间,为主要的生活区,内壕以北为墓葬区,处在岗地的最高点。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至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本体开展2次勘探、4次发掘工作,勘探总面积18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1]
凌家滩遗址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遗存和良渚古国文明源头,对于研究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内在机制以及中国古代先民宇宙观具有重要意义[1]。2022年12月29日,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凌家滩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4]。2023年,凌家滩遗址被认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标志性遗址[5]

历史沿革

1985年秋天,凌家滩村村民万传仓的母亲去世,万为其母在村北面的土岗上挖墓穴时,从地下挖出玉环、石锄、石凿、石铲等一批玉器、石器。时任乡文化站站长的李余和同志闻讯后,根据国家对出土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对这批文物做出安排处理。同时上报县文化局和文物所,经由县文物所转报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自此而发现了这座在地下埋藏了50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重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