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1]出生于法国巴黎市阿尔巴莱特路3号,[2]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1]被誉为现代雕刻艺术之父。[4] 1840年11月12日,奥古斯特·罗丹出生于巴黎圣宠谷街区的阿尔巴莱特街。[2]1854年进入巴黎素描与数学专科学校,师从勒科克学素描,后随福尔学雕塑。[6]1858年,罗丹从事商业装饰的工作,同时学习雕塑家手艺。[5]1860年,罗丹以父亲为原型创作半身像《让·巴普蒂斯特·罗丹》。[2]1864年,罗丹开始在法国雕塑家阿尔贝·埃内斯·卡里尔·贝勒兹的工作室工作。[5]同年,罗丹他第一次向官方沙龙展览提交的作品《断鼻人面具》,但被拒绝。[1]1876年,罗丹访问了罗马、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开始深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艺术原则。[5]米开朗基罗和多纳太罗的灵感将他从学院派的工作经历中解救出来。在这些影响下,他创作了青铜器《被征服者》,这是他的第一件原创作品,表达了被征服者渴望重生的能量。这幅作品在布鲁塞尔艺术界引起了轰动。[1]1877 年,罗丹回到巴黎,《被征服者》以《青铜时代》的名义在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写实性与罗丹同时代的雕像形成了巨大反差,以至于他被指责是以活人为原型塑造的。1879 年,卡里尔·贝勒兹向罗丹征集设计作品。在伦敦和巴黎举行的各种纪念碑设计竞赛中,罗丹都被拒之门外,但他最终接受了为巴黎市政厅创作雕像的委托。与此同时,他在《施洗者圣约翰传道》(1880 年)中探索了自己的个人风格,该作品和《青铜时代》于 1880 年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沙龙上获得成功,为他在 40 岁时树立了雕塑家的声誉。1884年,罗丹受委托为加莱镇创作一座纪念碑,以纪念1347年为解除对这座饱受饥荒摧残的城市长达一年的围困而向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献身为人质的城民们。[1]1911年,由于罗丹的健康状况开始衰退,巴黎提出了为他的作品建立一座博物馆的想法。奥古斯特·罗丹于1917年11月17日逝世于法国默东的家中,被安葬在《思想者》石膏像下。[5]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罗丹创作中的突出特点。罗丹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他通过眼睛发现了这些变化万千的凸起,将光影与雕塑结合起来,形成贴近自然的完美合一的产物,所以人们可以从罗丹的作品中看到生命,甚至可以看到“自然”。[7][8]其代表作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地狱之门》等。[3]1889年,罗丹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十字勋章[5],他的作品在整个雕塑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