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

南朝史学家
周兴嗣(469-537),字思[zuǎn],祖籍陈郡项人,出生于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1]。他是南朝大臣和史学家[2],以博学和善于属文而闻名。在梁武帝继位后,周兴嗣被任命为安成王国侍郎。梁武帝经常让他撰写文书,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和《次韵王羲之书》等[3]。每次奏章都受到赞赏,最终担任给事中一职。他参与撰写了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一百多卷的文献,还著有十卷的文集,其中《千字文》流传千古[4]。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周兴嗣去世[1]。他的贡献被记载在《梁书》和《两唐书志》中。

人物生平

初出茅庐

周兴嗣,祖籍陈郡项城,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游学时,他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周兴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