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2]1868年12月5日-1951年4月26日)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的先驱之一,[8]他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及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同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奠基者。[9]
1868年12月5日,索末菲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1886年,索末菲进入柯尼斯堡大学学习数学,并于1891年获得博士学位。1893年10月,索末菲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从此开启学术生涯。[1][9]1894年9月,索末菲担任哥廷根大学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 Christian Klein)的助手。1895年,索末菲发表论文《衍射的数学理论》,并成为哥廷根大学数学无俸讲师;1906年,索末菲担任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07年,索末菲参加了德国自然研究者大会,并积极辩护爱因斯坦的理论。1911年,索末菲参加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与爱因斯坦保持对量子理论的相同态度;1913年至1917年左右,索末菲研究玻尔原子模型理论,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并扩充玻尔原子理论内容。1914年,索末菲与法国物理学家里昂·布里渊(Leon Brillouin)一起研究传播电磁波的色散介质;1940年,索末菲从慕尼黑大学退休;1951年4月26日,索末菲遇车祸身亡,享年83岁,他的学生续写他尚未完成的《理论物理学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