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佩鲁(1903年12月19日-1987年6月2日),法国经济学家,教授,全球化专家,曾任教于法国里昂大学(1928-1937年)和巴黎大学(1935-1955年)。他在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猛烈批评了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政策,认为这些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独创性、文化、实体情况关注不够,过于注重数量、在理念上过于西化、过于以富裕的工业国为中心。他劝告第三世界人民利用好自己的文化、社会组织和资源,增强经济的内部一致性,降低外部主导作用。佩鲁还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增长极”(poles de croissance)的概念。这一概念意味着政府为特定地区的复兴制定的政策严重依赖于与产业的输入-输出链接。“增长极”是一个或一组相关产业,它们的增长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具有通过强大的输入-输出链接产生增长的能力。 人物经历
1982年佩鲁提出“新发展观”,认为社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1987年6月2日佩鲁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4岁。 佩鲁是法国学派学的领军人物,《新发展观》一书是他受联合国教科文的委托而作,旨在以往发展观的利弊并提出有效指引未来发展的新型发展。 1955年,佩鲁提出“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中,经济发展应 当以非总量的方法来安排发展计划,经济增长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相同的速度平衡增长,相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 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一些 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不仅使所在部门和地区迅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