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蔷薇目(Rosales)下的一科植物,2023年在WFO中认定该科下有3属,有约110种[3];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及澳大利亚东部[2][1],在中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1]。胡颓子科植物生境多为森林、灌木丛 、稀树草原 、湿地、岩石区等地[4][5]。该科植物对气候没有特别的偏好[5]。
胡颓子科植物多为灌木或攀缘藤本,稀乔木,常绿或落叶,有刺或无刺,全株被银色或锈色盾形鳞片或星状毛;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花单生或伞房花序;花萼常连合成筒,无花瓣;子房上位,包被于萼筒内;果为坚果,因肉质化萼筒包围而呈核果状,熟时红色或黄色[2]。 胡颓子科植物用途广泛。该科部分植物可入药,据《中华本草》记载,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和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胡颓子果实味酸性平,主治泄泻、食欲不振等疾病[6];木半夏药性温,主治哮喘,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痔疮下血,肿毒[6]。同时,部分胡颓子科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如沙枣(Elaeagnus latifolia)根蘖性强,是水土保持、防沙造林的先锋树种[7][8];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速生树种,也可作水土保持用[9][10]。除此之外,部分胡颓子科植物具有 食用、观赏用途,如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11]、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6]等。此外,部分胡颓子科植物可做工业原料,如胡颓子茎皮可制麻袋、纸张等[11]。 胡颓子科下胡颓子属的太鲁阁胡颓子(Elaeagnus tarokoensis)和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被收入IUCN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VU(易危)等级[4];且翅果油树被中国列为2021年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行列[12]。为达到合理保护和利用的目的,研究者们对胡颓子科中的中国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以及利用率高的胡颓子属的胡颓子[13][14]、半木夏[15]和沙棘属的沙棘[16],进行人工扩繁研究[17]。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