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熊渠

汉景帝刘启的曾孙
刘熊渠(生卒年不详),汉朝宗室,汉景帝刘启的曾孙,长沙定王刘发之孙,舂陵节侯刘买的嫡长子,长子刘仁,庶子刘利官至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祖父,其弟郁林太守刘外则是汉光武帝刘秀曾祖父[1][2]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刘买受封舂陵侯并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北),刘买去世后,刘熊渠袭爵成为第二代舂陵侯,史称舂陵戴侯。其治理的舂陵乡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且食邑仅476户,极为偏僻荒远,然他仍积极施政。刘熊渠任舂陵侯时曾到九疑山舜庙游览并作《舜庙怀古》一诗,抒发身处僻壤的愁怨。他在位长达56年,逝世后谥号戴,舂陵侯爵位由长子刘仁承袭。[1][2][3]

人物经历

刘熊渠,是汉朝宗室,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他的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刘熊渠承袭舂陵侯爵位。刘熊渠死后,谥号戴。

人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