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峰,回族,是中国著名的八极拳大师,于1908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孟村,他的父亲吴会清先生是开门八极拳一脉的第5世掌门人(武术界称吴会清为“铁巴掌”)。[1][2]
吴秀峰的武术事业主要在天津成就。据统计,吴秀峰先生在天津教授八极拳术期间,其门下慕名前来学习的人数已接近千人。当时天津武术界的同行都尊称他为“聋爷”,而八极拳也在他的大力传播下在天津得到了发扬光大。[3]1931年他应韩化臣、左双臣、李广菊等联名邀请赴枣庄市传播八极拳。1931年,他受韩化臣、左双臣、李广菊等人联名邀请,前往枣庄市传播八极拳。1933年,他再次前往天津授徒,以八极拳和提柳刀威震天津门户。次年,他创建了“天津建国武术社”。1953年和1956年,吴秀峰两次参加全国武术交流大会,分别获得表演一等奖和七项第一。[4] 吴秀峰一生致力于八极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不仅推动了八极拳的对外传播,同时也在八极拳的风格与内容上开创了新的里程碑。[5][6]
少年尚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阴历二月初四,吴秀峰出生在沧州孟村回族吴氏家中,其父便是开门八级拳第五世掌门,人颂“铁巴掌”的吴会清。儿时,吴秀峰因病致听力损伤,造成与人交流不便;加上母亲的病逝,给他的打击较重。从此,他笑的少了,与伙伴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很多时候独自一人进出,把心紧紧地封闭起来了。大人们和小伙伴们也不愿触及他的伤痛。渐渐地,他被看成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由于缺乏交流或者其他原因,吴秀峰到十岁左右时,还不会说话。偏偏这个不会说话,而又有些孤僻的孩子,对早晚在院中练武的人和使用的器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站或坐在院庭台阶上,看庭院的练功人打拳踢脚,演练器械,有时也随着招式进行模仿,乐此不疲。甚至,有时将看到的招式,在无人之时一遍遍的使出来,武到兴处,还笑出声来。一天,吴会清送完客人回房,途径庭院,发现小秀峰在庭院一角比比划划,时而击拳,时而弹腿,颇有架势。他驻足静观,只见秀峰全神贯注地打拳,一招一式有章有法,准确到位。他想,这孩子从小内向,不爱说话,从没有想到他练武。可是今天一见,这孩子悟性很好,是一个练武的人。正在此时,小秀峰也看到了他,刚要跑,被喊到父亲跟前。吴会清说,爱学嘛。学就学好,孟村练武的人不能叫人笑话,记住。小秀峰点点头。从此,吴秀峰开始系统地学习开门八极拳,也从此走上了弘扬八级拳术的武林之路。在吴会清的亲自调教下,吴秀峰的武功日精月进,成长很快,深得八极奥妙。可能是父爱的感染,可能是武术的魅力,吴秀峰竟然在12岁之时,打开了会话之门。由一个孤僻内向、不会说话的幼童变成为一个身体精干、精力旺盛、 浑身洋溢蓬勃之气的回族少年。经过几年苦练,在众多师兄弟中,吴秀峰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其身法灵活堪称一绝。众多乡亲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一致看好他的武功。要知道孟村是武术之乡,叫村里人看好,没有点真功夫是不行的。1926年年仅18的吴秀峰开始在本县宋庄子、姜官屯村设场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