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有鼎-抖音百科
沈有鼎先生(1909年-1989年),字公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天才人物。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 人生经历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同年考取公费留美。1921年至193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谢弗和怀德海指导下从事研究。193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1年至1934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海德堡和弗赖堡大学杰浦斯和海德格尔指导下从事研究。1934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次年任教授,并担负指导研究生工作。1937年至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5年至194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研究。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后,调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专长数理逻辑和中西逻辑史。著有《“墨经”的逻辑学》《有集类的类悖论》《两个语义悖论》等。 抗战初期,沈有鼎在南岳衡山与闻一多、吴宓、钱穆共居一室,被认为“平日皆孤僻寡交游”。沈有鼎生活习惯随便,经常不参加早操,差点因累积小过被开除学籍。在南岳衡山期间,沈有鼎常被吴宓斥责因喃喃自语而干扰他人。吴宓对沈有鼎的印象极差,认为他“其为人极可鄙,毫无情感,不讲礼貌,衣污且破,服装如工人,饭时则急食抢菜,丑态毕宣,置父与妻于不顾,而惟事积钱”。 沈有鼎精通英、德、法、俄及拉丁、希腊等多国语言,对《墨经》有极深入之见解。1954年在光明日报上连载《墨辩的逻辑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劳动,沈有鼎生活不能自理,有事还要写信问妻子,走路缓慢而沉重,好像永远在思考学问。198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