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蜀父老》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概述西汉兴盛的形势和西征顺利的情况,然后假托蜀人之口说出反对通西南夷的非难,紧接着详细论述通西南夷的意义,高度赞美了汉武帝的功业,具体批驳了蜀人的责问,最后略写蜀人态度的转变,言简意赅[gāi]。全文前后照应,结构严密,所使用的动词尤其典雅庄重,行为动作的描述相当传神,长短句交替运用,在散句中见齐整,于对仗中有变化,成功地描绘了各种形象,巧妙地融入了真情实感,创造出内情与外物结合的艺术境界。[1] 作品原文
难蜀父老
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纭,湛恩汪濊,群生澍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 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从駹[máng],定筰[zuó]存邛,略斯榆,举苞满,结轨还辕,东乡将报,至于成都。 耆老大夫荐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mí]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途,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筰、西僰[bó]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dài]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 ,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