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形目

脊索动物门鸟纲下的一个目
1
4
鹰形目(学名:Accipitr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鸟纲下的一目,[1]该目鸟类是一类猛禽,[9]统称为“鹰类”。[3]历史上,鹰形目长期被划入隼形目(Falconiformes),[27][28]2008年之后该目独立划分的观点[29]被国际上多数学术协会承认。[30][31][32]截至2024年,COL、ITIS等分类体系中,该目分为4科、74属、264种。[2][33]其广布于全球,[9]南极洲外,几乎各大洲均有分布,[19]栖息环境多样,[18]包括高山、森林、荒原、湖泊等各类生境,[17]栖息地海拔可以从海平面[21][11][16]至5500米高的青藏高原。[34]
不同的鹰形目鸟类体型差异较大,[20]体长范围约为38至128厘米,体重范围约为0.4至15千克[13][14][15]羽色大致为白、灰、棕、黑色等。[3][11][16]两眼侧置,[9]嘴部具锋利的钩状喙,两翼强壮有力,[17]翼型、尾型多样。[18]其在食物链中属于顶级消费者[e][3]善于翱翔,肉食性,昼行性,[9][20]营独居或群居生活相对随机。[21][23]多数种类为单配制[f],少数种类为多配制[g],喜欢在高处营巢,[3]幼鸟属于晚成鸟[20]野外环境下平均寿命为15-30年。[35]
多数鹰形目鸟类是农林益鸟[36]对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影响,[16][11][21]一些种类还是独特的生态景观能促进旅游业发展。[4][37][38]另外对于部分种类,在来源合法的前提下,其器官、组织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6][39][40]但极端情况下,也会有鹰形目鸟类伤人事件发生。[41][42]
受到人类捕杀和干扰、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影响,[23][21][35]截至2024年,鹰形目鸟类中60%左右的种类存在种群数量下降趋势。[7][8]对此,已有55种鹰形目鸟类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收录;[9][10]259种[a]被IUCN收录,其中1种灭绝(EX)、13种极危(CR)、21种濒危(EN)、26种易危(VU)。[7][8]
早在公元前2000年,鹰猎活动就在人类社会中存在,[23][35]“鹰文化”是一些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4][5]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被称为“猎鹰之乡”。[43]不少国家也将特定的鹰形目鸟类作为国鸟。[44][45]在政治领域,“鹰派”还被用来隐喻主张采取强势外交手段或积极军事扩张的人士、团体或势力。[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