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劳

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之父
杨白劳,是《白毛女》中的角色。[1]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塑造了杨白劳这一经典艺术形象,并在剧中留下了十一首唱段。[2]1950年,《白毛女》电影上映,杨白劳角色由张守维扮演。[4]
在《白毛女》中,杨白劳是一位贫苦佃农[1],和女儿喜儿相依为命,但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逼迫杨白劳卖女顶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含恨喝下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受黄世仁的奸污。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但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部队回乡,找到喜儿,伸冤报仇。两人结婚,过着翻身幸福的生活。[5][6][7][8]
杨白劳是勤劳、忠厚、善良的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家徒四壁的杨白劳父女仍然希冀“欢欢喜喜过个年”,这反映了即使是在苦难异常深重的时候,中国农民也没有停止过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当杨白劳被迫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摁了手印之后,他选择了以死抗争的方式,这反映了当时农民被压迫被剥夺的时代背景。[3]

人物形象

杨白劳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勤劳、忠厚、善良。他是地主黄世仁的佃农,租种黄家六亩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老还不完;借了黄家的钱,可这驴打滚(指高利贷)的债也永远还不清。因为交不上租子、还不了债,杨白劳一到快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躲帐。他到除夕的深夜里才偷偷地回家来,为过年带来三样东西:两斤白面、一根红头绳和两张门神。白面是特地为过年包饺子而买的,他们平时是买不起也吃不上的;红头绳是给心爱的女儿的过年礼物。这表明家境贫苦可又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那门神,虽是迷信之物,却也反映了渴望摆脱贫苦的被压迫受剥削的生活,过上平安、美好的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他对生活的低微、朴素的要求愿望,始终也未能达到。大年三十的深夜,杨白劳躲账刚回到家,地主就派狗腿子来逼讨租债,强逼杨白劳在心爱的独生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地主是借逼讨租债,逼迫杨白劳卖女儿,是想霸占喜儿。杨白劳曾想“找个说理的地方去”。但在那黑暗腐朽的社会里,哪有穷人说理的地方。黄家的狗腿子穆仁智不是对杨白劳说过这样的话吗?“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杨白劳性格中是有懦弱的一面。他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连外出逃荒也因“热土难离”而下不了决心。他最后在孤苦无告、万分悲愤与愧疚中被逼上了绝路,喝卤水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