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333年),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亦称越、于越。越国地处东南扬州,始祖为夏朝少康帝的庶子无余,姒姓,其封地在欧余山之南,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1]《史记》记载越国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国始于夏,亡于先秦,存在约1800年。[2][3][4] 夏朝开国君主禹去世后葬于会稽山上,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将越赐给自己的庶子无余做封地,以奉守禹的祭祀。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5]无余传承十几代,其后人断了对禹的祭祀。后有号称无壬的人自称是无余的后代,恢复了对禹的祭祀,受到百姓拥护,[6]被周襄王封为越侯。[7]无壬后代允常继承越国后,与吴国结怨,战事不断。越王勾践即位后,多次征伐吴国,最终于击败吴国,勾践也被周王室册封为“伯”,并被后世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此后在越王朱勾、越王翳时期,越国先后击败滕国和郯国,又征伐齐国、楚国。至越王无疆时期,越国被楚国击败,无疆战败身亡。由于越国 继承人未定,越王无疆后代各自为政,先后建立东越国、闽越国等。[2]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等平定楚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治吴),后秦军又征伐东南越族地区,先后统一瓯越(今浙江温州一带)和闽越(今浙江南部到福建福州一带)等地,建立了闽中郡,越国灭亡。[8]秦末汉初时期,闽君摇协助诸侯推翻了秦,汉高祖封其为越王,让越国的后代祭祀越国先祖。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迁至江淮地区。[2][9] 越国疆域经历过多次变化,越王勾践平吴后,东至海(东海),北至齐、鲁的一部分,西到淮河流域与长江中游的部分地区,南到江西、福建的北部。[10]越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喜食异物,拥有断发文身的习俗。[11][12]相关遗址有印山越国王陵、[13]马鞍古文化遗址、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