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子如(489年—553年),字遵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北魏到北齐时期大臣,西晋南阳王司马模八世孙,鲁阳太守司马兴龙的儿子。[1] 司马子如幼时机敏过人,喜好结交志士。他初入仕途,便担任怀朔镇省事一职,后投靠尔朱荣。永安元年(528年),他迁任行军司马,负责督军作战,后又出任建兴太守。在河阴之变后,司马子如因功被册封为平遥县子,并官至大行台郎中。他助守邺城有功,因此被迁升为相州刺史。在元颢兵败后,他又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的职位。在节闵帝时期,他被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并进封为阳平郡公。普泰元年(531年),司马子如出任南岐州刺史。永熙元年(532年),他又迁任大行台尚书,开始参预军机要政。在东魏天平初年(534年),他被拜为左仆射。在兴和年间(540 年至541年),他担任北道行台,负责巡察各州,并手握官吏黜陟大权。此后,他累迁尚书令,成为“四贵”之一。北齐建立后,司马子如又被别封为须昌县公,并累任司空、太尉等职位。北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他在邺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被追赠为使持节、都督怀冀定瀛沧五州诸军事、太师、太尉、怀州刺史,谥号“文明”。[2]
人物生平
司马子如,字遵业,是河内温地人。他的八世祖司马模,曾任晋朝的司空和南阳王。司马模的世子司马保,在晋朝混乱时逃往凉州,并在那里安家。北魏平定姑臧后,他的家族被迁移到云中居住,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记载的。他的父亲司马兴龙,曾任北魏的鲁阳太守。[3] 司马子如从小就机智警觉,口才出众。他喜欢与英雄豪杰交往,与高祖(指北齐高祖高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孝昌年间,北州沦陷,司马子如带着家人南逃到肆州,受到尔朱荣的礼遇,并被任命为中军。当尔朱荣向洛阳进军时,任命司马子如为司马、持节、代理平南将军,监督前军,驻扎在高都。尔朱荣认为建兴地势险要,是往来的要冲,担心后方有忧患,因此让司马子如担任代理建兴太守、当郡都督。永安初年,司马子如被封为平遥县子,食邑三百户,仍然担任大行台郎中。尔朱荣因为司马子如明辨是非,能够解说时事,多次派遣他作为使者前往朝廷,他的使命大多符合皇帝的意图,孝庄帝也接待了他。葛荣之乱时,相州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之中,尔朱荣派遣司马子如秘密进入邺城,协助加强防守。葛荣被平定后,司马子如的爵位晋升为侯。元颢攻入洛阳时,人心惶惶,因为司马子如曾经守卫过邺城,颇有恩德和信誉,于是被任命为代理相州事务。元颢被平定后,司马子如被召回朝廷,担任金紫光禄大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