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将军

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
车骑将军(chē jì jiāng jūn)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汉时,车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战事时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罢官。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1]

历史沿革

综述

“将军”之称,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文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但此时尚未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将军为统兵作战时主帅,为了区别地位的高低、责任的主次和轻重,有正副上下之分,这时的将军还不是固定官职,没有固定的爵位和等级,直到西汉才正式定为官名,并有一定的爵位和等级。
汉阳陵馆藏“车骑将军”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