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类

杂食性植物害虫
金龟子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已记载有3 万余种,北美大约有1200 种,中国目前已记录约1800 种。常见的种类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这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生活隐蔽、适应性强、生活史长短不一,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土栖性害虫。可以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发现。[1]
不同的种类生活于不同的环境,如沙漠、农地、森林和草地等。除了危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果树外,还危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金龟子[1]

形态特征

金龟子幼虫统称为蛴螬,俗称土蚕、地蚕、地狗子。长约3~4厘米,白色,头部为黄棕色,口器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状。幼虫体壁较柔软,背上多横纹;头大而圆,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尾部有刺毛。生活史较长,除了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老熟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大多数植食性种群一年发生1代,或2—3年完成一代,少数需要4-5年完成一代。成虫体型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触角呈鳃叶状,由9~11节组成,各节都能自由开闭,头胸部及鞘翅均呈铜绿光泽,前胸背板两侧边缘有黄褐色条斑,臀板三角形、黄褐色。成虫俗称栗子虫、黄虫,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前翅坚硬,后翅膜质,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有的种类还有拟死现象,受惊后即落地装死。夏季交配产卵,产卵期在6月份,5—10厘米深的表土层中。[1]

为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