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楸

紫葳科梓属植物
灰楸(Catalpa fargesii[2]),俗名为光灰楸、紫花楸、楸木、紫楸、川楸、滇楸等,[1]是紫葳科(Bignoniaceae)、梓属(Catalpa)植物。灰楸自然分布于中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2]
灰楸为乔木,高达25米。幼枝、花序、叶柄均被分枝毛。叶厚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心形,长13-20厘米,宽10-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微心形,侧脉4-5对,基部3出,幼叶上面微被分枝毛,下面较密,后脱落无毛;叶柄长3-10厘米。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7-15花。[5]生于海拔700~1300米的村边、山谷等地。灰楸属阳性树种,喜温凉气候,稍耐湿,微酸性、钙质土均可生长。[4]
灰楸常栽培作庭园观赏树、行道树;木材细致,为优良的建筑、家具用材树种;嫩叶、花供蔬食,叶可喂猪。[6]2016年,灰楸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林木目录(第二批)》。[7]

历史

中国最早记载此木的古籍为《诗经》,在《秦风》《大雅》《周南》中均有提及,如《周南·汝坟》云:“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据考证,“条”即指灰楸。《禹贡》中亦有“厥木为条”的记载。可见古代此木分布普遍。[4]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载:“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楸。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描绘出2000多年前楸树在中原、华北、西北大地种植的盛况,而经营大面积楸树的人家都成为当时富甲一方的大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