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542年~623年),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苏威仕隋[a]长达37年,隋文帝时,他是朝中“四贵”之一;隋炀帝时他又跻身“五贵”之列。[1][2]
苏威最初是京兆郡功曹,后来继承了美阳县公的爵位。他看到宇文护专权,担心受牵连,于是隐居在山寺里。宇文护被杀害后,他长期假托生病不外出。杨坚开始辅政时,由于高颎的推荐,苏威受到重视。他知道杨坚有取代北周的志向,于是逃回家乡。隋朝建立后,苏威被任命为太子少保,兼任纳言、民部尚书。他提议减轻赋税劳役,这个建议被采纳了。之后,他还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位。苏威和高颎一起处理朝政,协助文帝,参与筹划各种政策。[2][3]
在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苏威与牛弘等人修订隋律,使法律条文简洁明了、疏而不失。隋炀帝时期,他因为被人告发与其他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多次被免职。尽管后来多次复职,但也不断被免官。在隋炀帝的暴政下,苏威不敢直言进谏,而是迎合皇帝的意图。在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苏威曾担任过光禄大夫。后来投降了李密,再后来又归顺了王世充。王世充称帝时,苏威担任太师。但在唐朝平定王世充后,苏威试图拜见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渊,都被拒绝。武德六年(623年),苏威死于长安。[2][3]
苏威熟悉典章制度,是《开皇律》的主修人。[4]但晚年沉于宦途, 被定义为晚节不保,而被历代史家讥讽。[5]
人物生平